线路
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
游客保障
网站导航
目的地攻略 > 中国 > 四川 > 阿坝 > 若尔盖 > 若尔盖指南
若尔盖旅游Zoige

欢迎您访问若尔盖!

想去0

去过0

当地介绍

若尔盖县位于自治州北部,介于北纬33°05′~34°19′、东经102°10′~103°37′之间;幅员面积为10164.21平方公里。东与南坪,东南与松潘接壤;南与红原,西南与阿坝交界;西临黄河为界,与甘肃省的玛曲县隔河相望;西北与绿曲,北与卓尼,东北与迭部县为邻。县内平均海拔3500米,属典型的丘状高原。县东部戈藏佳则是境内第一高峰,海拔4574米,南部哈青山海拔3898米,北部罗干措山高4223米,西部较低,地势呈马蹄形缺口。 西汉时期,若尔盖地区属白马范围。北周时,于今县域东部求吉、下包座地区建通轨县,属罩州荣乡郡。隋代,通轨县属汶山郡,唐朝归松州所辖。吐善强盛时期一直隶吐蕃辖领。元朝于今求吉乡境内建置潘州,明朝并松州,取二州首字定名松潘卫。清代于今县治置作革土司部。民国时期属松潘县辖。清雍正三年( 1725年)四川提督岳钟琪因青海罗藏丹津之乱,由松潘出黄胜关招抚草地班佑等十二部落,清廷授班佑部落为土千户,余为土百户。1958年民主改革前有若尔盖十二部落之称,包座地区有包座七房之称。1950年8月,茂县地委、松潘县派出工作组进入包座地区开作。1951年,松潘县政府派工作组到郎木寺,召开若尔盖十二部落土官会议开展工作。1953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草地,消灭国民党军马良残部,7月将若尔盖十二部落、包座七房合建若尔盖包座行政委员会。 1956年 7月建若尔盖县。 1990年,全县幅员面积 10184平方公里,辖1镇、16乡、6牧场(县属)、93村、232村民小组,有省属牧场1个、军分区牧场1个。县治达扎寺镇,距省府成都600公里,离州府马尔康330公里。 因境内藏族部落称“作革”得名,民国时期音译为“若尔盖”,沿袭至今。 1990,全县总人口 57369人,其中城镇人口约占15%,农村人口占85%。人口出生率为21.86%。,自然增长率18.3‰。 是州内藏族聚居地之一。藏族49047人,占85.49%,汉、回、羌等民族占14 51%。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。草原辽阔,水草丰茂,是优良的天然牧场。全县总面积中,草场占79.2%,森林占 16.6%,耕地占0.48%,南部、西北部属纯牧区,以养殖牦牛、绵羊、马为主。北部、东南部为半农半牧区,粮食作物以青稞、小麦、豌豆、洋芋为主,经济作物有油菜、亚麻.甜菜等。冻列、崇尔、热尔三乡有少量的苹果、花红、梨、桃、花椒等经济林木,三乡又是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梅花鹿自然保护区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泥炭、煤、金、铁、铜、锰、锑等。泥炭储量丰富,分布面积3000平方公里,约4 0亿立方米,已查明矿床(点) 22处,属品位较高的高厚沼泽泥炭。主要野生动物有梅花鹿、樟、棕熊、黄羊、旱獭、雪豹、灰尾兔、马鸡、黑颈鹤、鱼鸥、鹗等。森林资源主要云杉、冷杉、圆柏、油松、白桦、山杨等林木。中药材有贝母、虫草、麝香、甘松、秦艽、大黄、羌活、黄芪等。 若尔盖县是以牧业为主的县,是四川省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。全县草场面积约1.2亿余亩,其中可利用面积9779万亩,牲畜总头数由1958年民主改革时的 33.7万头增至1990年的 92.6万头。牲畜中羊的数量最多,其次为牛和马。河曲马以其体型健壮、适应性强等特点闻名全国。其中唐克、黑河马为最佳。半农半牧区耕地面积7万余亩,1990年粮食产量达 689万公斤,比 1958年民主改革时的 325万公斤增长一倍多。油料产量达到 34.8万公斤。 解放前,在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下,牧主、寺院、土官占有大部草场、牲畜和土地,牧民逐水草而居,疫病流行,生产水平低下,广大农牧民衣不蔽体、食不果腹,处于悲惨境地。解放后,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,经过民主改革,摧毁了封建农奴制度,广大农牧民翻身作主,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。统筹规划,农牧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,建起了人工草场和饲料基地,消灭草原鼠害,改良沼泽和干旱草场,围建草库伦,修建了永久性和简易棚圈。贯彻“预防为主和防重于治”的方针,建立了县、区、乡、村四级兽防网,有效地控制了危害牲畜的严重疫病。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。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572万元,其中农业总产值3572万元(含畜牧业),乡镇企业总产值1249万元,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687元。 解放前,工业基本上是空白。解放后,特别是1958年民主改革后,工业从无到有,由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。现已办起了农机、水电、煤炭、水泥、奶粉、制革、食品等加工企业40余个,工业总产值达566万元。 解放前,全县没有一寸公路。茶叶、食盐等日常生活和生产用品均从松潘、甘肃夏河等地依赖人力背负和牦牛等畜运。山道狭窄崎岖,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与内地的联系。解放后,修通了公路,各区乡和95%的村寨都通汽车。从县城分别与成都和兰州相通的公路干线,改变了昔日闭塞落后的交通状况。各区乡均通邮,通讯设施日臻完善,邮电事业有了极大发展。1990年,邮电业务总量达22万元。民族商贸迅速发展,商供购销网点增多,促进了经济的发展。 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562万元 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。县境西部的热尔大坝是川西北高原中面积最大的草地,地表平坦辽阔,溪流纵横、湖泊密布,面积 1000平方公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出没其间的珍禽异兽,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。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面积约64平方公里。保护区内野生资源丰富,有高等植物近千种,脊椎动物4目16科百余种。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四川梅花鹿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发现的新种属,是世界上唯一的天然野生种群。 位于唐克地区与甘肃省马曲县结合部的九曲黄河第一湾,水草丰茂,风光旖旎,是草原神骏河曲马的故乡,更以“黄河首曲”的独特自然地理风光闻名于世。 降扎温泉,位于降扎乡境内。有大小温泉6处,水温常在40”C左右,含多种矿物质,对皮肤病、关节炎等有较好疗效。在川、甘、青三省边境地区久负盛名。当地藏民敬其山为神山,谓之“神圣吉祥之地”。夏秋季节至此沐浴,民众络绎不绝。 解放前,没有一所学校和医院,更没有其他文化娱乐设施,仅有寺院的喇嘛、和尚识藏文和少量的人懂藏医、藏药。解放后,文教卫生事业得到了飞跃的发展,先后建立了小学、民族寄宿制小学、普通中学和藏文中学,1990年中学在校生1346人,小学生5485人。县建立了人民医院和藏医院,各区乡建立了卫生所,有病床138张、卫生技术人员183人,对传染病、地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。建起了广播电视、文化馆、新华书店、电影院等各种文化事业机构和服务设施。 民国24年(1935年)8月,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在包座歼灭了国民党守军,取得了“包座战役”的全胜。1989年1月29日,阿坝州人民政府将包座战役遗址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。民国24年9月,中共中央在县东部的巴西乡境内班佑寺召开了政治局会议,这是中共党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,党史称“巴西会议”。 解放以来,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。1990年有少数民族干部875人,占干部总数的60.2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