线路
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
游客保障
网站导航
目的地攻略 > 中国 > 四川 > 阿坝 > 松潘 > 阿坝松潘县简介
松潘旅游Songpan

欢迎您访问松潘!

想去0

去过0

阿坝松潘县简介

松潘地处岷山山脉中段,位于北纬32°45'~33°09',东经102°38'~ 104°15'之间。东与平武县、北川县接壤,东北与南坪县相连,南依茂县,西南紧靠红原县、黑水县,西北毗邻若尔盖县。县境东西长180公里,南北宽112.5公里,幅员面积 8323.4平方公里。县城进安镇,海拔2849.5米,西南距省府成都334公里,距州府马尔康431公里。 松潘历史悠久,夏禹时属梁州西北境,秦汉时期为氐羌民族繁衍地。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,在此设立湔氐道,为松潘地区县级建置之始,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。松潘为川、甘、青边界地区,系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结合部,历史上每遇动乱年代常为化外之域。秦末湔氐道名存实亡。 汉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西汉王朝在此设立湔氐道,三国时期湔氐道为蜀汉政权领有。西晋武帝时,湔氐道废。晋改置升迁县,属汶山郡。至东晋,升迁已为中央号令所不及,此后邓至羌进入松潘地区。南北朝时期,松潘地区为邓至国领地。南朝宋、齐、梁名义领有升迁,侨置于成都附近。西魏废帝二年,邓至国归附西魏,在此置甘松郡。北朝天和元年前后和隋朝年间为嘉诚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嘉诚县置松州。贞观二年置都督府,督羁糜25州,后多至104州,皆为羌部落,属陇右道。永微改属剑南道,天宝初复改为汶川郡。乾元复曰松州。广德初属于吐蕃。宋仍为吐蕃地。元属吐蕃等处宣慰司。明洪武十二年(1379年)置松州、潘州二卫,寻并为松潘卫,十三年罢卫,二十年罢州,改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隶四川行都司,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罢军民司,复改松潘卫,属龙安府。清雍正九年(1731年)裁卫,改置松潘厅。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升为松潘直隶厅(直隶四川省)。民国3年(1914年)改松潘直隶厅为松潘县。1950年2月 9日,松潘解放,建立松潘县人民政府。 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权州,因城周围多松树,树高林密得名。明洪武十二年(1379年)置松州、潘州(潘州以吐蕃首领潘罗支名得名)后并置为松潘卫得名,历代相袭沿用至今。 1990年,全县总人口64641人,其中非农业人口10228人,占15.7%,农业人口 54413人,占84.1%,人口出生率19.33‰,自然增长率11.5‰。 县主要由藏、羌、回、汉 4种民族构成。藏族 24038人,占总人口的37.19%;羌族4543人,占总人口的 7.03%;回族8398人,占总人口的12.99%;汉族27633人,占总人口的42. 75%;蒙古、满、壮、彝等民族29人,占总人口的0.04%。 全县总面积中,有林地574万亩,木材积蓄量5200万立方米,森林覆盖率 37 .2%;有农耕地工16. 8万亩(其中粮食耕地 14.33万亩)。人平耕地面积2.5亩,平均每平方公里7.8人。 主要矿藏有:砂金、铜、锡、锰、钨、汞、锑、无烟煤、硫磺、雄磺、大理石、花岗石、石灰石等。其中砂金矿藏较丰富,著名的“漳金”成色高、融耗低、蜚声世界。翡翠矿泉水经国家鉴定为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:大熊猫、金丝猴、云豹、牛羚等;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:小熊猫、猕猴、蓝马鸡等。小河、黄龙、白羊等地是全国大熊猫的重点保护地区。畅销国内外的名贵中药材主要有:麝香、鹿茸、贝母(松贝)、当归、虫草、羌活、大黄等800余种。 全县农耕地全系旱地,占土地总面积的1.34%,农业人口人均3.53亩。农作物以小麦、胡豆、洋芋、青稞、玉米为主。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有:油菜、大蒜、核桃、花椒、漆树、茶叶、药材等。1990年松潘被列为国家青稞商品粮生产基地。粮食总产量25004吨,全县农村人口人均有粮459. 6公斤。 县境可利用的天然牧场433.71万亩,理论载畜量为73.51万个羊单位。全县牲畜存栏数187354头,人均3.53头。 解放前松潘仅有一些零星分散的小手工业,解放后,工业有了极大发展,有工业企业13个,其中国营工业企业有:木材加工厂、伐木厂、农业机械厂、酿造厂、粮油加工厂、城关电站、云屯电站、虹桥关电站;集体所有制企业有:机械修配厂、服装厂、建筑公司、印刷厂、综合服务社、漳腊金矿等。另有州属森工企业和县属森工企业各一个。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,办起了乡镇企业所属的木材加工厂、综合加工厂、砖瓦厂、石灰窑、缝纫、建筑、淘金等行业。 松潘是历史上内地与氐羌吐蕃等民族茶马互市的集散地,商业较为繁荣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,带动了商业、服务行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,全县有商业服务网点60个,职工 480人。 1990年,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 2535万元。 解放前松潘仅有通往甘、青两省和平武、成都等地的狭窄陡峻的通商古道,交通极为不便。解放后逐步修筑了公路干道,现有5条公路主干道出境,交通状况彻底改观。全县各区、乡均通汽车、有的村建起了机耕道,初步形成了交通网络,促进了经济、文化的发展。各级公路共800公里。 全县有邮电所7个,通邮线路3条154公里。通话24个乡,27个自然村。县境内通话里程409公里。1990年邮电业务总量达29万元。 文 化 解放后,全县的文化事业得到了极大发展,建起了文化站,职工俱乐部、青少年宫和新华书店等文化,娱乐设施。县文化馆及其图书馆、阅览室、摄影室、舞蹈排练室和多功能电影院等举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,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。全县有农村电影队22个,年放影2700场次,建立了农村文化站,农村文化事业有了极大发展。 有各级各类学校 144所,其中普通中学 7所(县中 2所,区中 5所),城关小学2所,乡中心校24所,村小110所,幼儿园1所。在校学生10420人。其中:中学生1772人,小学生8648人。适龄儿童入学率90%,巩固率91.9%,毕业率95.6%。全县教职工总数为652人。其中:国家正式职工454人,民师97人,代课教师101人。 解放后,建立了一支专业科学技术队伍,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54人,其中:高级职称 7人,中级职称 587人,初级职称 560人。全县有各类学会、协会、研究会16个,有成员532人。 有广播站 26个,卫星电视地面站 22座,总计功率为 0. 139千瓦,县至乡信号专线28公里。有线广播线路里程为275公里。县电视转播台天线塔高 20米,覆盖半径为 3 公里。全县电视覆盖率为 59%。 县人民体育场设有灯光球场、摔跤训练房、乒乓球训练房、旱冰场等。现有等级裁判15人,其中:二级裁判4人,三级裁判11人。 解放前,没有任何医疗卫生机构,缺医少药,地方病、多发病、流行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。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,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极大发展,1990年,有县级医疗单位4个,县医院、防疫站、妇幼保健站、麻疯病院(麻风村,现属防疫站管理)等各级卫生机构48个。有公办卫生技术人员 378人,其中高级技术人员 19人。病床总数 119张,每千人平均拥有病床近2张。多数乡村建立了合作医疗站,有合作医疗人员202人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,全县中西结合的医疗个体户逐渐发展起来,现已兴办个体医疗站40余个,解决和方便了人民群众治病就医问题。